新浪佛学

北宋书画名家米芾的佛缘

新浪佛学

关注

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字元章,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令人深思的是,这四位宋代书画成就极高的大家,最终都皈依了佛门。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但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坛宗主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领袖的影响,仅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

苏东坡

苏东坡比米芾大14岁,两人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交情,米芾则对东坡极其尊敬,以师礼相待,并尊称其为“坡公”。

东坡曾在睡觉时着凉受风寒,米芾亲自为他送药,被苏轼记载在《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中。据蔡肇《米公墓志》记载,米芾晚年还在北固山甘露寺下,与苏轼易田结庵。

米芾初见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这一年苏轼45岁,米芾31岁。当时苏东坡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的冲击,人生第一次被贬谪到环境恶劣的黄州,平日里交好的同僚们为了避嫌,也都对苏东坡敬而远之。

但此时,书法遇到瓶颈的米芾,却不随大流,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他仰慕苏东坡的才华和书法,因此不远千里、特意赶到黄州向苏东坡请教。

米芾在他的《画史》中,曾谈到过他们第一次相遇:“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 初次见面,苏东坡就拿出一张观音纸,叫米芾帖在墙上,自己面壁而立,悬肘画了一幅画。

在米芾后来的回忆里,苏东坡笔下的草石树木,无不朴拙卑微,平淡无奇。“(东坡)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 但其中却象征着士人天性里的自然放纵、狂野不羁。

最后,经过苏轼的一番点拨,米芾恍然大悟,“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1101年,饱经磨难的苏轼从岭外回归,在南京见到了米芾,此时苏轼64岁,米芾50岁。苏东坡一生最爱的地方之一,就是镇江,这里有他和佛印、黄庭坚、米芾等至交的若干美好回忆。

一次,众人游览金山寺时,有人请苏东坡题字,苏东坡说有元章(指米芾)在呢,米芾赶紧谦虚地让苏东坡写,苏轼则拍拍米芾的背:“今则青出于蓝矣。”之后米芾自语道:“端明(指苏东坡,曾为端明殿学士)真知我者也”。

这一次会面不久,苏轼便告别米芾转往常州,可惜一个月后,东坡在异乡溘然长逝。

无住禅师曾说:“禅宗兴,绘道昌,禅宗萎缩而画坛冷落。” 米芾的书画能得后世称颂,除了苏轼耐心地教导和提携,同时也离不开佛法的浸染。

米芾早年即入佛门,自诩鹿门居士,又称襄阳漫士。名如其人,性怪异,洒脱、浪漫,近似“痴、颠”之态。“少与禅人摩诘游,诘以为得法。其逝不怛,作偈语有伦。”

而且米芾一生中,多与僧人打交道,常去寺院游历或题名。浙江新昌县,东晋古刹大佛寺崖壁,就有他所题的“面壁”二字。

在《私居帖》中,米芾也写道:“私居杜门,以禅悦为乐:幻法有如是,不以禅悦,何以为遣?”

与苏东坡的口头禅不同,米芾一生,深悟佛理,修行功夫极为得力,晚年预知时至,坐化往生香积佛净土。

据明代朱时恩编纂的《佛祖纲目》,以及清代《四库全书》所记:

“米芾晚年学禅有得,卒于淮阳军中,先一月处理家事,写告别亲友书,并尽焚平生所好书画等物,更又置一棺,坐卧饮食皆在棺中。

前七日,不茹荤腥,更衣沐浴,焚香静坐,及期,遍请诸郡僚,举拂(尘)示众:‘众香国里来,众香国里去。’说完掷拂合掌而逝。”

什么是众香国?《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中记载: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

米芾道行竟如此之深,提前一月预知时至,焚毁爱物,坐棺合掌而去,随愿往生净土,生死道路从容不迫,不似苏轼为诗文书画所误,故为莲友们特别介绍。

(来源:弘化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