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赞宁律师:勉通外学

新浪佛学

关注

夫学不厌博,有所不知,盖阙如也。吾宗致远,以三乘法而运载焉。然或魔障相陵,必须御侮;御侮之术,莫若知彼敌情。敌情者,西竺则韦陀,东夏则经籍矣。故祇洹寺中有四韦陀院,外道以为宗极;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并集其中,佛俱许读之,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此土古德高僧能摄伏异宗者,率由博学之故。譬如夷狄之人,言语不通,饮食不同,孰能达其志、通其欲?其或微解胡语,立便驯和矣。是以习凿齿,道安以诙谐而伏之;宗、雷之辈,慧远以诗、礼而诱之;权无二,复礼以《辨惑》而柔之;陆鸿渐,皎然以《诗式》而友之。此皆不施他术,唯通外学耳。况乎儒道二教,义理玄邈,释子既精本业,何妨钻极以广见闻,勿滞于一方也。

这段文字出自赞宁律师在太平兴国初年奉诏编撰的《大宋僧史略》,标题便是《外学》。这里的“外学”,是针对被称为“内学”的佛法而言,指的就是佛法以外的其他学说理论。

此篇以勉励佛弟子通达外学为主题的开示被广泛收录于其他典籍中,名题也被改为《右街宁僧录勉通外学》。题中的“宁”字是指赞宁大师的尊号,右街僧录则是他当时所担任的官职。左右街僧录是宋代掌管僧尼籍簿和寺院事务的官职,由朝廷设立并礼请高僧担任。

赞宁律师,俗姓高,后梁贞明五年(919)生于德清,后唐天成年间在杭州祥符寺出家,清泰初年入天台山受具足戒,精研三藏。后往灵隐寺,专习南山律。与人谈论,辞辩纵横,有“律虎”之称。内学之外,律师兼善儒、老、百家之言,博闻强记,擅长诗文,声望日增,为吴越王钱俶所敬,署为两浙僧统,赐“明义示文大师”号。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降宋。赞宁律师以花甲之年,奉阿育王寺真身舍利来到汴京,宋太宗见之于滋福殿,多次宣召,赐予紫衣及“通慧大师”号,入翰林院。六年(981)充右街副僧录。七年(982)又奉诏回杭州编纂《大宋高僧传》,历时七年,成书三十卷;受到太宗褒奖,命僧录司编入大藏流通。淳化元年(990)任左街讲经首座,翌年(991)任史馆编修。至道元年(995)掌洛京(今河南洛阳)教门事。咸平元年(998)加右街僧录,次年(999)迁左街僧录。咸平四年(1001)圆寂,终年八十三岁。

赞宁律师不仅精通三藏典籍,是研究佛教戒律与历史的专家,而且学识渊博,著述宏富,更以僧人身份被朝廷礼请为翰林学士,这在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能够胜任这些职务而又当之无愧,可见赞宁律师对于外学的渊博学识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当世大家。

这样一位内典外典皆能精通、古人今人未尝逊色的祖师对于我们“勉通外学”的开示,自然更具说服力。下面我们逐段对这篇开示进行解读:

夫学不厌博,有所不知,盖阙如也。

  • 是发语之词,用在句首,并无实义。

  • :满足。

  • 阙如原为空缺、欠缺的意思,这里引申为不发表意见。

  • 有所不知,盖阙如也,出自《论语·子路》,原文为“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指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一般存疑,不会发表意见。

学习要以广博为追求,永不满足,如果是自己所未知的内容,就不应随便发表意见。

吾宗致远,以三乘法而运载焉。

  • 吾宗指佛法。

  • 是送诣之义,也就是达到的意思。所致之并非远方,而是佛法中成佛道、度众生的宏伟目标。

  • 以运载为义,这里的三乘是指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法,能够运载众生出离生死,到达涅槃,故名为乘。

佛法要实现成就佛果、化导众生的目标,是要以三乘教法作为运载的。

然或魔障相陵,必须御侮;御侮之术,莫若知彼敌情。

  • :也许,有时。

  • 魔障者,邪魔之障碍也。梵语摩罗,译名为障,梵汉并举,称为魔障。

  • :侵犯,欺侮。

  • 御侮就是指抵御魔障的侵侮。

  • 是方法的意思。

修行要以三乘教法为运载工具,但在这个过程中,或许难免会遇到魔障的侵侮,需要我们去抵御;而抵御这种侵侮的方法,最重要的在于能够了解魔障的“敌情”。

敌情者,西竺则韦陀,东夏则经籍矣。

  • 西竺、东夏,即天竺和华夏,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说,天竺在西,华夏在东,因此称为西竺、东夏。

  • 韦陀,又作围陀、吠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乃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亦印度最古之圣典。因婆罗门认为其能彰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韦陀。大本别为四分,故有“四韦陀论”之说。

  • 经籍指经书典籍,一般指儒家的经书,也可泛指古代图书。

佛弟子在修行过程中要抵御魔障的侵侮,了解“敌情”很重要,而所谓的“敌情”,在印度主要是指以四韦陀论为代表的婆罗门教典,在中国则指以儒家经书为代表的古籍。

勉通外学

夫学不厌博,有所不知,盖阙如也。吾宗致远,以三乘法而运载焉。然或魔障相陵,必须御侮;御侮之术,莫若知彼敌情。敌情者,西竺则韦陀,东夏则经籍矣。故祇洹寺中有四韦陀院,外道以为宗极;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并集其中,佛俱许读之,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此土古德高僧能摄伏异宗者,率由博学之故。譬如夷狄之人,言语不通,饮食不同,孰能达其志、通其欲?其或微解胡语,立便驯和矣。是以习凿齿,道安以诙谐而伏之;宗、雷之辈,慧远以诗、礼而诱之;权无二,复礼以《辨惑》而柔之;陆鸿渐,皎然以《诗式》而友之。此皆不施他术,唯通外学耳。况乎儒道二教,义理玄邈,释子既精本业,何妨钻极以广见闻,勿滞于一方也。

(来源:灵隐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