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阿姜查尊者:修行要看见本心

新浪佛学

关注

文/阿姜查尊者

关于这颗心--事实上,它实在没有错。它本质上是清净的,且原本就是平静的;若不平静,那是因为它跟着情绪走。真心与这些无关,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受情绪欺骗,而变得平静或扰动。未受训练的心是愚痴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让它陷入快乐、痛苦、愉悦或忧伤之中。不过心的真实本质并没有那些东西。欢喜或悲伤不是心,它只是欺骗我们的情绪,未经训练的心迷失后,就跟随着情绪而忘了自己。于是,我们便以为是自己在沮丧、感觉自在或其他等等。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着它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修行就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迷失其中,让它能平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获得佛法须培养心中的戒、定、慧

人们从许多来源听到佛法,例如不同的老师或比丘。在一些例子中,法以非常广泛与模糊的字眼进行教导,以至于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其他例子里,它则以华丽的语辞或特殊的名相进行教导,尤其是逐字解释经典的方式,更让人难以理解。最后,或是以平衡的方式进行,既不会太模糊或深奥,也不会太空泛或隐晦,最适合听者理解与修行,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惯常用来指导弟子的教法。

希望获得佛法者必须以信仰或信心为基础,我们必须了解佛法的意义如下--

佛:觉知者,心中有清净、光明与安稳者。

法:清净、光明与安稳的特征,从戒、定、慧生起。

因此,获得佛法者是培养与增长心中的戒、定、慧的人。

希望回家的人,不是那些只坐着幻想旅行的人。他们必须踏上旅程,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前进。若走错路,就可能遇到沼泽或其他类似的障碍,甚至陷入险境而永远到不了家。家,是个让身心舒适的场所,那些真正到家者才能放松与舒服地睡觉。但旅行者若经过或绕过家门而不入,那么在整段旅程中,他们将无法得到任何利益。

——摘录自阿姜查尊者著作《关于这颗心》

阿姜查·波提央(Chah Phothivan,1918-1992),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9岁出家,20岁正式受戒为比丘。1946年通过最高级正规佛学课程考试后,开始托钵行脚,寻师访道。

1948年,他在森林中与20世纪伟大的森林禅师阿姜曼相遇,获得重要的启发,改变了他的修行方法。1954年回到家乡吴汶省巴蓬森林,追随者日多,于是有了著名的巴蓬寺。2002年,在泰国境内与世界各地,巴蓬寺的分院共计超过两百座。2012年在泰国乌汶的巴蓬寺安详的离开了人间。

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两大特色:头陀行与禅定体验,两者都是延续迦叶尊者重视苦行的精神而来。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深远,吸引了不少西方人士前来受教。其中包括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保罗·布里特(Paul Breiter)、阿玛洛比丘(Ajahn Amaro)等。

(来源:佛教导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