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佛教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新浪佛学

关注

/如瑞法师

寒冷没有阻挡住春天的脚步,有力地向前迈进!让我们更有信心、更加“善用其心”地呵护自己,慈念众生……

今天谈谈:    

福慧双修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说:“慧宜增,福宜惜。”这是在阐述成就道业的两个重要条件:增慧、惜福。《佛遗教经》云:“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怎样增进智慧呢?《杂阿含经》(第599)记载:世尊在舍卫国,一日后夜时分,有一天子,来诣佛所,求佛陀解惑:“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清净道论》这样解释天人的话:“结”是缔结,与爱网同义(意即烦恼绳、贪爱网)。因为对于自物他物,或于自身他身,或于内处(眼耳鼻舌身意)及外处(色声香味触法)而生爱着,故说“内结与外结”。以如是生起爱着,故说“人为结缚结”。“瞿昙”是世尊的姓。“谁当解此结”,这是问谁能解此缠缚于三界之内的坚牢之结(烦恼)。

世尊回答:“住戒有慧人,修习定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此偈明示了增长智慧的方法与次第,即:首先清净持戒,建立坚固的道德基础;之后守护根门、摄念修定,令心清澈敏锐;继而观察当下现起的一切物质及精神现象,如实知见世间生灭法相,树立佛之知见及思维模式,这就是断除一切烦恼的出世间智慧。

怎样珍惜福报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少欲”、“知足”。此乃修行人(道人)应当具备的两项基本素质,若能行之,不仅可以惜福、增福,尚得增长智慧。

《八大人觉经》云:“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少欲知足”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未得之物不起过分的贪欲,称为少欲;对已经得到之物,不嫌其少,不生悔恨,称为知足。若能行之,自然不会奢华、挥霍,此即惜福。

蕅益大师解释说:“以第二觉降伏思惑(贪嗔痴慢疑)。思惑虽多,欲贪为首。能修少欲,则可以悟无为而得自在矣。以第三觉修习知足,以专心于慧业也。多欲不知足人,最能障慧。今于少欲之中,又复知足,则慧业任运可进矣。”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呢?古有偈云:“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昔有兄弟二人一同修行,一人专修福,一人专修慧。如此多生累世,专修福者因修福毁戒堕于象中,但福报殊胜,不仅色泽美丽光滑,更是力大无比。人乘之征战,胜敌有功,国王赐以金银珠宝璎珞装饰之。专修慧者证得阿罗汉果,因为不曾修福,托钵乞食,常空钵而回。此公案警示学佛人,应福慧双修,不可偏废

本师释迦牟尼佛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达至圆满,所以称为“两足尊”。为佛弟子,当常随佛学,精进不懈累积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最终成就佛果,广利群生!

可谓: 

自有不贪身内宝,

何羡世俗外来珍。

福德智慧资粮满,

来去自如度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