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经中的应无所住
文/衍慈法师
‘应无所住’这四个字,是金刚经的中枢。只因娑婆世界 ( 社会 ) 上的人‘心’欢喜有所住,并且住在很多事情上。但有的住在男女爱情上;有的住在名利富贵上。有人住在喜欢别人赞扬,夸奖虚荣上,也有的人住在怨恨 上。总之思想不是住在过去,就是住在未来的事。心中充满贪瞋痴三毒以及七情六欲等烦恼上。若把心牢牢的住在某一种事物上,就算是你原本很向往求之不得的东西, 也将会变成自己烦恼痛苦的根源。
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离不了成住坏空的过程,即是任何关系情况有生必有灭,都在变化中。你所支配的环境条件,其实都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在你掌握中。例如当初誓言爱得海枯石烂的情人,也有分离的一天。往昔家财万贯,如今破产的人,亦比比皆是,如此推之,当知世间上,任何事物都是无常。只因人心不知足,为了贪图名闻利养,往往不顾现实,弄至一败涂地,一厥不振,生起烦恼,结果反被这些你所向往,或不欢喜的东西所缚得失去自由,甚至被其所毁灭。翻开报纸,每天有多少人为了金钱、事业、学业、感情、家庭等等得失去做没有理智的事,甚至残害自己的一生。这都是皆因心有所住,执妄为真,以为自己的身体一百年、二百年也不会死!所爱的人,一生不会离开你,所享有的一切美好等,都恒常不变。
在《佛说八大人觉经》中,佛陀教导我们,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阐明了学佛的觉悟,先要觉知无常的道理,世间上不论物理、生理,乃至心理包括善恶念头,思想上包括贪恋欢喜的东西、或怨瞋的事, 无不在顺逆苦乐、成败得失等的变化之中。如《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陀苦口婆心以种种言辞,千言万语,点滴无漏地教导我们,世间一切有为法,唯心所造,因缘果报,自作自受,欲得解脱,离苦得乐,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只要心 做到‘应无所住’不住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外境,那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待人处事即能提得起,放得下,则内心自然无有七情六欲的苦恼。这样人生就自由自在了。既知‘ 心’有所住,并成为烦恼的根本,应将此有分别有所住的心转住念佛、静坐等修行道业上,这是最安全,最恒常,圆满清净。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自在,那就我们一起来努力学习, 心无罣碍实行佛陀的教示‘应无所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