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价值与得失利弊

新浪佛学

关注

说到“值不值”“划不划算”通常都被大家心里的“秤”拿捏得死死的它虽用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却能看到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价值与利弊、得失

价 值

当我们讨论人生的朝向时,必然会讨论到“价值”这一话题。

■价值的利弊选择

价值作为一种观念,其实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关于价值,我们最在意的就是“值不值”,比如这个事干得值不值当。

基于价值而引发的深思是什么呢?价值从何而来?这个观念从何而来?它为什么要产生?我为什么要受它的影响?

现代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主义和理论体系。比如说,等价交换观念,以物易物观念;在此之后,人的抽象思维不断提高,于是就跟实物脱钩了;然后慢慢演变成更加复杂、虚拟的互通性的概念。就好比虚拟货币,你说它的价值是多少,或者说虚拟概念的东西的价值是多少?其实不好判断。

但是,我们不断往前追溯,对于价值的最初判断其实来自于两样东西。一个称为利,一个称为弊。或者说,一个源于得,一个源于失。

因此,我们通常是基于利弊得失来考虑和衡量价值的。如果从需求上说,需求高的肯定价值高;稀缺的物质,肯定价值高;或者某样东西品质好,价值就高。

但总的来说,基于作用,基于利弊,基于它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综合评判,我们把这个东西称为“价值”。它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它会让我失去什么。

举个例,大家来寺院体验,最初刚来的时候,最大的价值感是什么?虽然失去了几天自我主宰的时光,但可能会有一些收获。衡量一下,还划得来。但是也有可能接触之后,没有收获到自己想要的,还耽误那么长时间,觉得不值得。

这里就出现了价值的评判,得与失。判断得失、利弊时,每个人的考虑完全不同。为什么我们经常强调“收获”很重要,因为有了收获,才会觉得牺牲了几天时间来参加活动是有价值的。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感觉很幸福,因为选择空间太多。但恰恰是这样,做选择,做判断,反而成为一件痛苦的事。你们有没有选择困难症?都有。选有钱的,还是选帅的?选品质好的,还是选价格便宜的?我们往往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得失利弊没有分清。另一方面,就是两个都想要。所以才会流行一句话——“小孩才会选择,大人全都要”。

就像今天这节课,对于你们来说像是一种自己的反思训练。很多时候,我们会知道别人的观点,但不太知道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我和同修讨论佛法时,经常听对方说某某祖师就是这么说的,某某学者就是那么讲的,就是不太谈他是怎么理解的。这种状态很容易迷失自己,他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没有清醒认知。

■什么是价值高的

对于价值的追求,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价值高的。

关于价值观,我上大学时曾经玩过一个游戏:它需要你静下来,用15个词,写出你认为对你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把这15个词全放在船上。不好意思,这时船漏水,马上就要沉了,你得不断抛弃。抛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排序的过程。排了序,你才发现原来这个东西对自己是多么地重要。

有一个一起做游戏的人,他每样东西都不想扔,抛弃对他来说特别艰难。后来我对他说:“这只是一个游戏,目的是让你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后来,他慢慢地扔了5个,剩下10个没有办法扔了,但他也明白了这10样东西对他的重要性。

■什么是性价比最高的

基于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价值高的”,就有了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性价比最高的。

什么是性价比?性价比的逻辑就是投入少一点,收获多一点。花同样的钱,买了更好的东西;或者买一个同样好的东西,花了更少的钱。这就是性价比高。我们常说的“比便宜”,就是比性价比。

但是,这种比较也容易让人陷入焦虑当中。比如,21天速成班,学了包你成为某某领域的专家。从零级到高级,只要100天。

我想问你,学100天就成功了吗?21天就能成为行业领军人物,你信吗?但是它却非常诱惑人,因为只要简单投入,就能收获巨大成果。我们需要去思考,这种投入少、收获大的情况是否正常。

讨论价值与利弊得失,可以让我们从理性层面去思考,帮助我们判断在自己的人生中,什么东西才是真正的高价值,避开因追求所谓的性价比,而掉进贪婪的坑里。

带着探索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我们不免会陷入深深的沉思:是物质更具高价值,还是精神更具高价值?是某个颜值、金钱更诱人,还是说“人生的意义”这件事,更值得我们去追求与探索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