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心念这么一转,烦恼也跟着转化了

新浪佛学

关注

很多人读到《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时

非常赞叹普贤菩萨发的十大愿

其中有一个“常随佛学”

我们出生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

无缘接受他当面的教导

那么又该如何“常随佛学”呢?

常,是经常、恒常的意思。随,是追随之意。这里的佛不只是释迦牟尼佛,泛指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学,就是效仿、学习。

普贤菩萨发愿“常随佛学”,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恒常不间断地向诸佛学习。

在《行愿品别行疏钞》里,对“常随佛学”还有更具体的阐释:“常随佛学者,谓托佛从因至果所历之行、所为之事,以为所缘之境,引得心智随而学之……若令佛所历苦行境,常为自己心观者,则遇诸苦事,乃称本愿而无怨恼;遇诸乐事,自无耽染。以非常时心观之所愿故,智者善思,勉旃而学。”

这就是效仿学习诸佛如来,他们从最初发菩提心,到成就圆满佛果,中间所经历的事情,所做的应对和修行,把这个作为我们内在的所缘境,来引发我们“见贤思齐”。

 效仿诸佛菩萨的做法 

我们生活在世间,不得不面对种种境遇,包括各种不公平、不合理。很多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想安安静静的修行,踏踏实实的上班生活,但是身边却总是出问题,不惹别人,别人来惹......而我们自己又处处都在我执、法执、贪、嗔、痴、慢当中,若用“凡夫心”来处理各种问题,往往都是错上加错,红尘滚滚、苦海无边,生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被消磨掉,想要的修行也阻碍重重。

但如果换个想法,如果是诸佛菩萨,他们是否也曾遭遇过这样的困境、委屈、挑战甚至折磨?以他们的发心和智慧,会怎么做,那我就去效仿。这正是我向诸佛学习,来圆成我的大愿,消去我的业力,修行的最好时机!这正是修行时,正是用功时。这样便不会生起怨恼,不会怨天尤人。

 佛陀遇过的那些糟心事 

即使是释迦牟尼佛证悟成佛后,在弘法的四十多年间所经历的磨难也是很多的,遭遇过各种攻击、打压、诋毁......

曾有外道收买一名女子,把盆子藏在衣服里,伪装成怀孕。在佛陀当众讲经时,捧着肚子污蔑佛陀,“我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你什么钱都没给。”现场所有人都震惊了,但佛陀只说了一句话,“你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佛陀的威德力量,这名女子惊慌失措,往后退的时摔了一跤,肚子上绑的盆就掉出来,破除了诽谤。

还有外道收买了一名妓女,让她每天去比丘的道场,晚上在附近躲起来,天快亮时假装回程,故意让人误以为她夜宿于此。风言风语一段时间后,雇强盗杀害这名妓女后埋尸在道场里,再以找人为由挖出尸体,到处宣扬是佛陀的比丘们杀人埋尸。僧团被人指指点点和鄙视,比丘们都没办法外出乞食。遭受了一段时间的不白之冤后,强盗杀手因分不均而内斗,被官府抓住,案情真相才水落石出。

除了栽赃毁谤,佛陀也遇到很具体的生活困难。有位部落主迎请佛陀在那里弘法,僧团也按规矩在那里结夏安居三个月不能外出,但部落主忘了给僧团做供养。当地又遭遇旱灾,食物异常短缺。所幸附近有一个马队,看到这情况心生怜悯,但也只能每天供养一点马的饲料给僧团,当时佛陀和僧团在那三个月里只能吃马麦度过。

所以,佛陀也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苦行的,还有他的家族被琉璃王屠杀,弟子提婆达多背叛,晚年时最重要的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都先他入灭了。当时他已是80岁,面对着衰老、疾病、亲友的离世、弟子的背叛。

当时的佛陀,并不是时时刻刻受到万众拥戴,在鲜花和掌声中高高在上的一尊佛,他经历了人生所有的苦难,在这娑婆世界成佛、弘法。

 用诸佛智慧引发自己的智慧 

佛陀遇到的尚且如此,再对照自己,我们正在经历、承受的艰难、不被理解、委屈,实在是太普遍、太正常了。再看看困扰我们的烦恼,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利益多寡的分配,人事升迁的机会,家人间的争吵,家务琐事的冲突,意见观点的分歧,甚至不过是态度口气上的摩擦......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常随佛学”,常常去观察、去思惟诸佛菩萨他们的菩提心和大愿,用佛法的智慧,来引导开发自己的智慧,超越这滚滚的红尘,对自己负责,不被这个红尘所吞没,淹没在琐碎的杂事里。

磨难也好,挑战也罢,转换了心念,都可以视为磨砺我们的增上缘,打磨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打磨我们的空性慧。处处效仿佛,就能成为佛,这就是“常随佛学”对我们的重要性。

资料参考  界文法师《普贤行愿品》讲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