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大和尚分享“牧心四法”
2024年7月,成都文殊院座元、内江圣水寺方丈智海大和尚以“牧心”为题,为大众分享了认识、管控与修炼自心的“牧心四法”。他从禅宗“牧牛图”说到“牧牛即是牧心”,并在两个小时里,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引领大众探索自心。
《牧心》出自明末佛教大德憨山大师。全文从安心、持心、用心、悟心四个命题,阐释了治心的关要。大和尚不仅对全文进行通讲,还着重开示了其四句总摄——安心在乎虚,持心在乎平,用心在乎照,悟心在乎忘。
“为什么要选烦恼,而不选菩提?为什么选迷茫,不选觉醒?”大和尚告诉大家,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皆是“牧心”的文字呈现,整个学修过程即是牧心。实际上,每个人的心都是自在的,一定要善用其心,回到对心的认知、体验和优化上,并就此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牧心之旅”。
牧心四法
大和尚首先纲要性地解读了“牧心四法”,也就是安心之法——虚,即空有自在的空;持心之法——平,即打破偏颇的平等心;用心之法——照,即自知之明的清明心;悟心之法——忘,为超越性的物我两忘。
1 安心在乎虚
“大多数人不懂安心之法,扰乱人心,彼此互害。佛教强调认识自心、安定自心、善用自心”,大和尚在讲到“安心之法”时,开示道:“虚即空,万法如梦幻泡影,没有自性,只是现象。一旦看不清实质,就会以假当真,被相所迷惑。”
大和尚更以“我们总是将一瞬间的伤害,变成一辈子的纠结”为例,提醒大家认识万事万物的无常、无自性。他强调,虚不只是一种可能,而是多元、多纬度、多视角的自由选择。
2 持心在乎平
“如果面前只有一个包子,你会给谁吃?”大和尚以灵魂拷问,直击人心,进而引出“平等心”的重要性。他引用念佛人只管自己,不管家人作恶;因与兄弟姊妹待遇不同,而愤恨父母偏心等事例,告诉大家:“佛法认为只要有‘我’,就有我执,就会偏向我,以自我为中心。而先进文化都推崇‘无我’,以己心换他心。”
他告诫大家,应修习平等心来对治以自我为中心而引发的用心不平。“从世间法的角度,我们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从佛法的角度,我们要发起菩提愿心,为所有众生而担当,而修行。只有这样,人间的冤屈、愤恨才能化解。”
3 用心在乎照
“照,就是能看见。你们能看见自己的用心吗?能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对别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随着发问,大和尚引导大家体悟何为“照”。“在佛法中,‘照’叫做内观。当我们向内观照时,起心动念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这叫有自知之明;当我们失去观照时,往往认识不到善恶因果,话一出口便伤人。”
进而,他带领大家观照“因果”,“因果不是道理,它显现在生活的每个当下,你如果回去骂老公,会有怎样的结果?你给老婆献上一束花,又会发生什么?因此,大家感受到的善恶、苦乐,和自己的付出息息相关”。他更提出——观照、认识、体验、因果——四个实践步骤,希望大家跳出道理,学会用心体验。
4 悟心在乎忘
大和尚认为,“悟”不是抛弃,而是超越。“佛教讲‘悟’,是要穿过迷雾,直达事物的本质!”他基于年轻人最为纠结的情感问题,再次发问:“见到帅哥、美女,就一见钟情了。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情的沦陷中。这就要我们去悟!”
当跳出“帅哥、美女”的外相时,发现沦陷的内在原因不过源于自己有一套既定的审美标准。“因此,美是我们自己赋予对方的。那么我可以让你吸引我,也可以不让你吸引我。这样,悟性就起来了!”大和尚劝导大家,情感关系中多欣赏,少挑剔,将主动权拿在自己手中。
应用“四法”,了悟自心
大和尚还通过对全文的细致讲解,引导大家在生活中应用“四法”,体验虚静、平实、清明、忘我的状态。
关于“虚静”,他说:“欲望无处不在,它激起了无尽的妄想,因此心没有空隙,失去了灵动。无自性的空没有了,心就实;满是烦恼,心就堵。”大和尚提出“做减法”,希望大家减少恶法欲,增长善法欲,在奉献中感悟人我利益的一致性。
如何体验“平实”呢?“愚者重其外,智者重其内”,各有所偏,而“圣人重两忘”。大和尚认为,圣人既不重外,也不重内,实现了两种超越,处于无我、自在的状态。“生活中重物质,便不能理解山河大地皆是心识变现;重内在,容易拔高精神世界的独特性。我们应该体验平等的中道智慧,打破偏颇、善恶、自他的对立,让不平等过度到平等。”
“清”就是不染、自主;“明”则指不在黑暗中。关于“清明”,大和尚分享说:“一旦看到妄想造成了纠结,就要‘空’;越‘空’越‘明’,越能认识自己。”他尤其强调,生活中要减少物欲,体验自知之明。
“忘我”即是无我的状态。“心本不迷,一切源于失去了观照。一旦迷去除,也就不用观照,切忌头上安头;当去除了物欲、恶法欲,善法欲与福德智慧自然生起。所以当病治好了,就不用再吃药;继续吃,又会产生新的不平等。”最后,大和尚鼓励大家把自心全然了悟,调动所有能动性,发菩提心,在无我中奉献,达到物我两忘。
两小时的讲座,字字珠玑,生动有趣,给时下的年轻人指出了烦恼的原因,也给出了向内观照的方法。现场答疑结束后,讲座圆满落幕。
牧 心
安心在乎虚,持心在乎平,用心在乎照,悟心在乎忘。
心体本虚,物欲交错,妄想集积,了无一隙,是以气蒸体昏,熠熠炎炎,而不安矣。故曰,物撤疏明,不撤则不虚,不虚则不明,不明则不安,故安心在乎虚。
心本如如,内外平等。其不平者,由乎重轻。是以愚者重其外,智者重其内,圣人重两忘。重外者坠,重内者矫,两忘者平,平则无不中,故持心在乎平。
心体本明,无所不照。由其汩昏,故有所不照。观夫世人,日益其汩昏,虽用卒无以自鉴耳,故用心在乎照。
心本不迷,由失照故迷,迷祛则照泯矣,故悟心在乎忘。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