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给予对方最好的是成全

新浪佛学

关注

文/常翀

空和幸福这两个很大的命题,看似毫无关联,但我感觉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先说说赶路时看的综艺节目。某期,一位男嘉宾说他与前女友相恋十年的情感经过。一位嘉宾咄咄逼人地质疑:女人十年的青春换来一个无疾而终,为什么整整十年你都不愿意给她一纸婚书、一份承诺?另一位嘉宾却说,从你长达十年的恋情里,我看到了你的专一和执著。

为什么在同样的事件中,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完全不同呢?这关乎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和积累。他对问题的立场,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乐观者所见都是积极的,而悲观者所见即使不完全是消极的,但一定难以促成他的积极层面。

这说的是人生态度。另一点,关乎心态。

举个吃水果的例子:一箱水果中,有完美无瑕的,也有已经开始变质的。你会先吃哪一种?有人说,当然先吃坏的,这样就能越吃越好,感官和味觉享受会得到提升;有人说,先吃好的吧,万一水果接连腐坏,起码我能享受当下的美好。

那么,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通常,节俭的人会选择先吃坏的。比如我父亲,他有他坚守的原则,即便你跟他撕破脸,他也始终坚持,并坚定地认为这是种美德。而我总被他指责为浪费,属于道德败坏之列。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十多年前要接父母来深圳生活,他们以我尚未成家为由拒绝。四年前想送父母去新马泰旅游,父亲在我各种威逼利诱下黑着脸前往,心不甘情不愿。长年累月,看到好东西就想买给他们,但除了批评我乱花钱,换不来别的什么。

他们是心疼钱,而我是心疼他们。只是,我们都用错了方式,明明是爱,却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彼此伤害。这些强硬的表达方式,不仅拉远了彼此的距离,更生生刺痛了彼此的心。

想来多么愚蠢。

一年前的我,终于明白,他们想吃苹果,我不该非塞一颗梨,美其名曰是“为了你”。也不管你想不想要,需不需要,只是因为我想给,你必须要。

扯得有点儿远,但我想说的是,幸福呈现在每个人眼中的感受是不同的,幸福在每个人心中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有人认为富可敌国是幸福,有人认为平平淡淡是幸福,有人认为山珍海味是幸福,有人认为咸菜白粥是幸福……而我亲爱的父母,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无条件地付出就是幸福,我却不断地否定他们,说他们傻。

渐渐地懂了,现在的我,不再给他们买昂贵的礼物,但会走很远的路去买他们爱吃的廉价食品。也不再无礼地打断他们的表达,学会在他们或许已经讲述了十遍的故事里,托着腮帮津津有味地听着,每个表情和反应都如从未听过一般。更不会强迫他们陪我们出国旅游,他们不愿意去的地方我就暂且放弃。

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自己的心也是幸福的。我们所能给予的最好的爱其实是成全,成全对方的幸福,哪怕是自己不认可的幸福,其实这就是在成全自己。

活了三十多年,终于明白“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这句话蕴含的深刻意义。

导师在“空”的智慧中讲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果心量特别大,无边无际的世界都包括了,无量世界都在你心中了,还有什么事可以让我们生起烦恼呢?那样我们的生命中不就只剩下鲜花和清水了吗?可见,放下我执,放下自己,把自己看得越轻,越容易获取幸福。

佛法中最至高无上的真理,刚好可以解开生命最重中之重的命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