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潜移默化中熏习的力量

新浪佛学

关注

文/衍杰

凡一披缁,便非庸类。岂可泛常,仅同俗辈……边读边背,打破最初那种懈怠的心理,内心总会觉得这些不好背,但是熟读后背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每当读着祖师大德的语录,就犹如亲近祖师大德一样,聆听大德的教诲。

虽未能有福报近事诸善知识,但善知识一生修行的精华集录在语录当中,慢慢地读,细细体会当中的精髓。祖师警训十四篇,每一篇都是祖师大德对我们的敦敦教诲,对生活修行的规劝,对为人处事态度的教导,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此书中淋漓尽致展现。书中自有黄金屋,此书当中蕴含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唯有具足正知正见,修行之路才不会走偏。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道理谁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行持,那些要解脱成就是遥遥无期的,下定决心去做,哪怕众生奉行一句话,坚持到底,那也是非常难得的。修行就像砌墙一样,一层一层地来,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也许你会觉得很难背,而且有些字会很拗口,背着背着,不小心还会生起小烦恼,很容易生起厌倦之心,态度不端正,将背诵当成是一种任务,感觉会很累的。换种心情与态度自然有所不同,分段背,慢慢背,就如品茶一般,细细品,品出当中语言的芬香与魅力,那是一杯百年好茶,提取都是精华,若能受用,肯定终生回味无穷,甘甜可口。它滋润了那颗菩提心,增长自己的智慧,何乐而不为呢?

多读多背些祖师语录,潜移默化当中有种熏习的力量,一直陪伴着自己,无须常常提起,也不会忘记,就好像是自己的座右铭。遇境之时,相信这种正能量会发挥作用,有些人就是靠这种隐形的力量获得成功的。这不仅对自己有益,也能感染身边的人,与人交谈时,妙语连珠,说的都是佛法,讲的都是正语,众生也因此对佛法生起信心。

从我们发心出家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身心行为有着不一样的改变,正如《警僧铭》当中的第一句,凡一披缁,便非庸类。不一样的选择自然有不一样的人生,对自己要有高一点的标准,超凡脱俗,向祖师大德学习,严守戒律,不懈怠不随便,勇猛精进,圆融无碍,洒脱自在。无始劫以来沉迷于五欲六尘,流转生死,罪业无量无边,如今得此暇满人身,当好好忏悔,要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平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荫人天。虽然现在功夫未到家,散心杂念还是很多,但是休息禅定是对治散乱的好方法,对病下药,百病全消,佛法就是良药,专治众生身上的疑难杂症,如今得遇此善法,怎能不好好珍惜把握呢?

也许有人会觉得佛教教条太多,要求又严格,殊不知唯有在佛门中才能改正坏的习气毛病,脱胎换骨。戒律行持得好,习气毛病就少,其实习气毛病才是我们解脱路上最大的束缚,终日烦烦恼脑,驴年哪得悟道。我们修习善法,与善法打交道,内心烦恼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明朗,烦恼如一层薄雾,蒙蔽了我们双眼,看不清前方的路。祖师大德的语录,婆心切切,生怕我们修行之路走偏,特意指了一条明路,方向已经指明,需要我们朝这方向前进。

如今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好,物质条件非常丰富,最具诱惑力的还有那些高科技,很容易让自己被五欲六尘所缠绕,退失道心。曾经看过一段视频,末法时代那些波旬被比喻为手机电脑,它会让我们修行人沉迷当中,浪费时间与生命,它会让我们不断地懈怠,道心会动摇,无法像当初那样一心一意地修行。还有那些外在的物质,不要去追求时尚与名牌,应当是如祖师大德所说的那样:“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迹。”淡泊对物欲的追求,加强道心的稳固。自我感觉自控能力很差,看手机成了一种习惯,有事没事都会忍不住看看朋友圈或新闻,而且一看就花好多时间,跟世俗相应,花在修学佛法的时间久会越来越少,那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每次看完再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许久,又开始悲伤地叹叹气,烦恼一番。不像在学校,一到六中午手机都上交,少了这些玩手机的时间,不受外在环境的冲击,内心也会很平静,安心在学修上。放假了,自己也放松警惕,懈怠了不少,背着祖师大德的语录,倍感亲切,惭愧自己未能做到,善知识从言语当中激励我们前进,莫做佛门的焦芽败种,时时记住自己弘法利生的使命,莫忘初心,方得始终,学习祖师大德谨言慎行,处在佛门当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这种道心与态度,相信我们会成为合格的出家人。

借此背诵的机会,得以亲闻善知识的教诲,也算是自己的福报,但是也必须得感恩学院领导与法师发起这次背诵活动,此对于自身的修学,为人处事,行住坐卧,戒律的守持起着很大的作用。白玉黄金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出家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需要我们克服这些障碍,走好这条路,圆满福慧资粮,成就无上菩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