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一条走了半个世纪的路

新浪佛学

关注

文/耀如

上世纪70年代,阳新。

时值芳华的王细爱独自一人前往阳新,在一处破庙里与出家的姑姑一起安顿了下来。文化大革命时期,说是破庙,实际上也不过一间土房子罢了,连佛像也看不到。清苦的生活可想而知,父亲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出家?那是不可能的。”父亲甚至拿出了绳子,将王细爱捆了回去。

回到家里的三四天,对决心出家的王细爱来说简直度日如年。“我出家出定了。”心一横,趁着家人不注意王细爱偷偷逃了出来,回到阳新的破庙继续住了起来。“罢了!让她出家吧,她有这个根基。”看着久久无法释怀的父亲,爷爷说道:“我也想要出家,无奈这辈子爱吃肉的习气怕是戒不了了。”

“出家好!出家好呀!这就是命。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爷爷也曾经在山西五台山出家,那时他29岁。一直潜心修行,从未回家。再知道他的消息,已是生离死别了。父亲的同参道友送来了一封信,寥寥数语,已然诀别。父亲在信中说到,他看中了五台山的风水,要在此处了脱生死。”爷爷回忆到。“后来,他自己买了柴火,请了两个人架成柴堆,自己坐于柴堆之中,淋油、点火。父亲于其中一直念佛,自在往生。”听罢,父亲也只得无奈接受,任由王细爱出家去了。

大冶,天花古刹。

几经辗转,王细爱回到家乡大冶。那时的天花古刹住有几位老师太,仅靠着一点国家补助勉强维持生计。为了生存,还未现出家相的王细爱便开始做起了临时工,一天几毛钱的薪资,如此艰难度日。眼看着年纪轻轻的王细爱生活得如此困苦,有人于心不忍,便托人给她介绍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大年初十即可到岗上班。时间将至,王细爱急在心头。

“我偷偷从家里跑了出来,是要出家的,可不是来做什么工作的。”大年初七,在古刹的一间房里,王细爱跪在贴于墙壁上的西方三圣像前,对着阿弥陀佛发下了坚定的弘誓。隔天,趁着寺院里的人都到厨房吃饭的空隙,王细爱自己把头发给剃了个精光。

正月十五,东方山。

天上飘着鹅毛大雪,王细爱,啊,不,现在应该尊称一声演真师父了。演真师父和姑姑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厚厚的积雪,缓缓而行,前往普同塔。两年光景一晃而逝,1983年演真师父前往武汉归元寺求戒,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比丘尼。

1986年。东方山,净化寺。

1986年,演真师父应弟子之请,从大冶龙王庙回到了东方山。眼前除了荒山还是荒山。二十来岁的演真师父带着满腔的热血说干就干,没日没夜,不知疲倦。生活之艰辛自不必多说,每天可以吃到两顿饭便是最幸福的事,一日三餐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

“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只知道埋头苦干,有时累得趴倒在地,晚上睡一觉也就好了。最大的精神支柱便是,自己曾经在诸佛菩萨面前所发下的弘誓大愿,每每忆起过去古佛在因地时的感人事迹,就能把苦字顶在头上,他们可以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够做到,就这么想着,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如今忆来再无苦涩,听演真师父侃侃而谈,尽是千帆过尽后的坦然和从容。

从一片荒山到一间佛殿,再到一连五间乃至如今的小有规模,净化寺全是演真师父的大愿大行。“最早庙里没有厨房,我自己捡了一些红砖搭了一个简易的灶台,又捡了一些别人废弃的油毡布搭了一个临时的顶棚。正美滋滋呢,哪知饭还没吃到口,一场大雨,这‘厨房’就垮了。”师父是一个具有“大丈夫”气的人,纵使如此艰难也能苦中作乐,哈哈一笑,从不向人诉苦。

如今已至花甲之年的演真师父,仍旧在为寺院的建设而操劳着,新建的斋堂和寮房也初具规模。药师法会,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在药师佛的加持和护佑之下,师父由于年轻时劳累过度而落下的病根也大有好转。

“这辈子修行总要留下一些什么给这个世间吧!那就让这个寺院存留下去,将来利益更多的众生。”净化寺,是演真师父一辈子的事业,也是对娑婆众生最大的悲悯。虽芳华已逝,却坚守道业,当初那间破庙里所发下的誓愿仍充满了年轻活力。

这条出家路,王细爱已走了半个世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