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我真的会用八步骤了吗

文/智荞

谁都知道,“佛法无多子”,既然“无多子”,为什么修行起来却这么难?正因为学习佛法不同于学知识,是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所以有效的方法非常重要。佛法修行方法古德也早有总结,听上去也很简单,比如闻思修、四法行、八正道等,那导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闻思修就可以了,干嘛又提出八步骤呢?

通过辅助员岗前培训我了解到,导师刚开始弘法并没有提出八步骤,也是讲闻思修,结果发现效果不好,现代人并不真的知道怎样闻、怎样思、怎样修。然后导师提出了六步骤,就是现在八步骤的后六步,没有前两步,结果又发现,很多人连最基础的怎样学习都不会,或者说不愿意那样去做,因此又加上最前面的两步,变成八步骤。

八步骤的第一步是:读懂每个句子。第一次看到这,我心想:嗨,这谁不会,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很多人学历也不低,还能读不懂句子?我想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吧。再看这一步骤的提示:对于句子当中的概念要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要钻牛角尖。这是什么意思呢?给我们培训的师兄提示大家,对于句子中的佛法名词,我是否都得立刻搞清楚它的概念和内涵?有的名词概念,如果不清楚,会影响到对这个段落、章节乃至整体内容的理解,这是需要立即弄清楚的。其实如果属于这一类,导师会在文中补充它的含义,帮助我们理解;有的名词概念,是导师用来引证其他内容,即便不清楚,也不影响对段落的理解,这样的名词概念就不需要立刻弄清楚,如果非要花时间去弄清楚,反而本末倒置,甚至越研究越糊涂。

哦,原来是这样!我不由地想起同喜班的学习内容中多次出现菩提心、空性这些名词,我当时曾多次试图想弄清楚这些名词到底是什么含义,可怎么研究还是不完全明白。现在才恍然大悟,我当时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研究就是落入到钻牛角尖的误区了。因为当时的心行基础还没有达到能够理解的程度,根本不需要专门花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到底菩提心是什么,空性是怎么回事,只需要弄清楚当期法义的完整内容就可以了。

八步骤第二步:了解每个段落的内涵。对照一下自己,每一课的内容,我真的了解每个段落的内涵吗?这个段落的核心内容,我是否能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总结概括?这个段落在这一课的整体内容中,作用是什么?它与上一段、下一段的关系如何?是补充,是递进,还是转折?还是共同说明同一个主题?这一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几个段落是提出论点,哪几个段落是论据?这些我在每一课的学习中都清楚吗?

这八步骤的前两步,听起来很简单,可是有多少人会认真老实地原原本本去照着做呢?如果不这样做,八步骤最重要的梳理法义的基础就一点也不稳固,那么后面的步骤又如何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呢?思惟至此,我也深刻体会到为什么导师要把六步骤扩充为八步骤,也下定决心要把前两步老老实实落实到位。

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说明。由句子到段落,由段落到章节,具体的梳理方法导师也讲过,可以用笔记提纲的方式,也可以用思惟导图的方式。这样通过前三个步骤的学习,就能梳理出这一课的佛法正见。这一课的佛法正见是什么?是一点还是好几点?几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每一个正见是怎样得出的?文中用哪些论据来说明这个正见?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导师在这一课里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要说这些?但要注意的是,此时并不是我自己的正见,是佛法正见。

接下来是第四步:把经论中所说的问题跟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

前三步得出的是佛法知识,通过第四步才有可能把佛法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正见。第四步的关键就是对照检验,怎么对照检验?就是把佛法的道理拿到现实生活中去对照,可以质疑,可以举反例,看看能不能找到不符合的例子,同时不断收集符合的事例。当经过了很多次、很长时间的观察分析,不断质疑、举证、得出答案,一个佛法正见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心中变得有力量。直到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对境,自己心中第一念生起的都是这个佛法正见,而且生起之后有力量,在面对问题时也不改变这个观念,这时才对这个佛法正见生起了定解,这个正见才真正成为自己的正见。

很多人在这一步容易出现的误区是,前三步得出了佛法的正见,没有经过自己的质疑、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就认为自己已经接受了佛法正见,其实这种接受是非常表层、非常肤浅、没有力量的。因为没有力量,没有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没有变成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因此在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这些所谓的“正见”根本用不起来,真正使用的还是自己以往的固有观念。

这种表层的接受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当我们学习一课法义,跟着导师一步一步的心理引导,由于导师逻辑清晰、思维缜密、论据充分,我们在跟着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心悦诚服,觉得导师说的对,就是这么回事,觉得似乎无从驳斥、没有什么可质疑,这时我们就以为自己已经接受了。二是既然已经产生了“我觉得导师说的是对的”这样的想法,以为万事大吉,不再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思惟、反复检验,因此就停留在表面的接受,实际上并没有变成真正的接受,没有形成定解。

认识到这个误区之后,就应当重视第四步,把第四步真正用起来,先把当期法义的某一个正见装在脑子里,然后在现实生活的每一个对境中反复去质疑、得出答案,不断检验,直到确信无疑,成为自己的感觉,而不仅仅是知识。

前四步是八步骤的重中之重,却是大部分人最容易忽视的。很多人以为学习谁不会,我从小学到大学都学烦了,怎么还来小学生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一套?然而正是这样轻视的心理,使得很多人学习完法义,不知道完整、系统的佛法正见是什么?或者知道了佛法正见是什么,却没有变成自己的正见、自己的感觉。因而导致学佛学了很久,却似乎没什么效果,甚至得出“佛法对我没用”这样的结论。

前四步如果每一步都能认真老实地落实到位,后面的四步就有了稳固的基础,操作起来就不会太困难。通过再次培训,我认识到,八步骤是导师多年修证及弘法中总结的修学方法,本质上就是闻思修的分解和细化,这样的分解和细化对于浮躁、不老实的现代人来说,的确是很有必要的。我决定进一步调整心态,更加真诚、认真、老实,把八步骤的每一步都落实好,用导师教的这一套方法来完成佛法修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