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佛学

不可考的宋如来说法图

文/李玉珉

本幅画一佛半跏趺坐于一大莲座上,座侧二天王、阿难、迦叶和二供养菩萨围绕。该坐佛长眉细目,眉间有白毫,唇上有髭,法相庄严。顶有螺发,肉髻低平,右手施安慰印。身后有一圆形背光,头后圆光边缘尚饰炽然飞动的火焰纹。二天王身穿盔甲,手持剑槊,神情威武。年轻的阿难温文儒雅,双手合什而立,年长的迦叶浓眉深目,双手合握作拳,食指和姆指竖起,结密教的灌顶印。二供养菩萨则手捧供花,仰首望佛,虔诚恭敬。作者充分地掌握每个人物的内在特质。人物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何惠鉴先生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出版的《中华瑰宝》〈如来说法图〉的图说中指出,此图可能是一幅与《法华经》有关的〈灵鹫山说法图〉。又由于图中迦叶手结灌顶印,应是本作的关键人物,全图旨在描绘释迦佛授记大迦叶的景象,故或应更名为〈迦叶受记〉。何先生同时指出,此作说明了当时天台宗与密教的关系密切。可是检视此作,不见作何与《法华经》或天台信仰相关的图像因素,而且大迦叶显然居于胁侍的地位,与阿难并列,绝非全作的主角,故笔者认为称之为〈灵鹫山说法图〉或〈迦叶受记〉都不妥当,何惠鉴先生的说法,尚有商椎的必要。由于主尊坐佛的胁侍比丘为阿难和迦叶,更精确地说,此幅应称为〈释迦如来说法图〉。

何惠鉴先生认为这轴〈宋人如来说法图〉是一幅十三世纪中叶的南宋作品,然画幅上钤有四方北宋印记,右上角钤双龙(半印),右下角钤政龢(连玺半印),左下角钤宣和(连玺半印),画幅右上方钤内府图书之印。从双龙、政龢、和宣和三方印所钤的位置观之,本轴是一幅宣和装的作品。可见,此画曾为徽宗(一一○○-一一二五在位)御府所收,故此画非南宋之作,而应出自北宋或北宋以前的画家之手。画中供养菩萨体态丰腴,衣纹沿线以墨晕染,仍见晚唐余风。菩萨的头发在脑后扎成一髻,这种发式则常见于于代和北宋的石窟壁画。而佛的肉髻低平,髻底有一隆起物,却又是宋代的特色。综合这些风格特色看来,笔者以为此图应为北宋早期之作,约完成于十世纪末或十一世纪初。

《宣和画谱》卷四载:‘侯翌,字子冲,安定人,善画,端拱、雍熙(九八四-九八九)之际,声名籍甚。学吴道玄作道释,落墨清驶,行笔劲峻,峭拔而秀,绚丽而雅,亦画家之艺也。’细审这轴北宋早期的〈如来说法图〉,全作笔描线条变化多端,衣纹以挺劲有力的描来表现,仍见吴道子的余韵。运笔潇洒流畅,的确‘落墨清驶,行笔劲峻,峭拔而秀’。此幅的设色以墨为主,并施赭红、朱砂,供几之上尚见石绿残痕,在用色上也达到了‘绚藻而雅’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据《宣和画谱》的记载,宣和御府的收藏中有一幅侯翌的〈释迦像〉。前文已述,本轴〈如来说法图〉亦可称为〈释迦如来说法图〉。所以笔者认为此文献与本幅间似乎有着某种微妙的关系,不过此〈如来说法图〉究竟是否即侯翌所做的〈释迦像〉?由于资料的限制,目前尚难骤下结论。本幅除了一位供养菩萨外,坐佛及其圣众皆作八分面,且大部分面向画幅右侧,推测该轴原来可能是一组佛画中的左幅。仔细检视该画,发现二天王以及阿难的衣服与天衣均不完整,此画的左右两侧显然被裁切过。不过,由于龙、以及政龢和宣和二连玺均存半印,说明此画被裁切的年代应在入藏宣和御府以前。至于其原因为何?已不可考。(以上说明转自台北故宫网页)

东林佛艺按:此幅作品最令人欣赏的还是其对佛陀内在神韵的传达,我们可以看到佛的面相威严、庄重、坚定、安详,充满了自信和智慧。唇边有髭须,如四十余岁的男子,完全是望之俨然的大丈夫相,令人肃然起敬。这才是我等依靠的祜主,三界的导师,十方众生的大慈悲父。

加载中...